知恩思源,追遠歸厚。3月31日上午,“2023年廈門市遺體和器官(眼角膜)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海滄文圃山陵園廈門市遺體和器官捐獻者紀念園舉行。
廈門市紅十字會、廈門市委文明辦(愛心辦)、廈門市衛(wèi)健委等相關單位,醫(yī)務工作者代表、志愿者,捐獻者家屬代表等各界人士齊聚儀式現(xiàn)場,以表達對遺體和器官(眼角膜)捐獻者的深切緬懷。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代表應邀參加了此次活動。
他們離開了 但他們還在
音樂低回,肅穆寧靜。遺體和器官(眼角膜)捐獻者家屬代表們手持花束,輕拭墓碑上親人的姓名,輕聲訴說。參加活動儀式的工作人員懷著崇高的敬意,向捐獻者鞠躬默哀。大家知道,雖然有人已經長眠于此,但他們還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著生命的意義。
遺體和器官(眼角膜)的捐獻,推動著醫(yī)學教學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幫助不少重病患者重獲新生。隨著相關知識的普及和人們傳統(tǒng)觀念的轉變,近年來,越來越多社會人士自愿到紅十字會辦理捐獻意愿登記,捐獻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去走一趟“新的人生”,捐獻者的家屬則在人間大愛中傳承和弘揚著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正如泰戈爾所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值得所有人尊重和銘記。
受益于生命 又回歸于生命
相對于其他器官移植而言,眼角膜移植成功率是較高的。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所以角膜移植出現(xiàn)術后排斥反應的概率很低,使得角膜移植術的成功率位于其他同種遺體器官移植之首,通過角膜移植,一些嚴重視力受損甚至是失明的角膜病患者有望重見光明,獲得一線光明的可能。
目前,我國仍有角膜盲患者約400-500萬人。幸運的是,有些人通過角膜移植術擺脫了這一致盲性眼病,但仍有不少人還在黑暗中等待光明。雖然隨著觀念的轉變,越拉越多人選擇加入到遺體和器官(眼角膜)的志愿者行列,但是,角膜來源的缺口依然很大。有些人雖在生前簽署了意愿,卻在醫(yī)生取用角膜時遭到了其家人的反對。關鍵是,取用每一片角膜也是有“時效性”的。廈門眼科中心眼表與角膜病中心學科帶頭人吳護平教授表示,捐獻角膜是一件崇高的事,需要與家人充分溝通,征得家人同意,才能讓每一片捐獻的角膜發(fā)揮其意義。
由于角膜彌足珍貴,臨床上都會根據(jù)患者病情合理化使用角膜,使角膜得到更大化的利用。據(jù)了解,角膜是能“一材多用”的,一位捐獻者的兩枚角膜可能可以幫助到3-4個人。讓更多患者受益,是角膜“重生”的使命,更是對每一位捐獻者善舉的美好詮釋。
時至今日,角膜移植技術已很成熟,在臨床上幫助了很多角膜病患者,如圓錐角膜的青少年,因酸堿化學物燒傷導致角膜混濁的工人,因角膜感染或潰瘍被蠶食的老人……他們都通過角膜移植術重獲光明,他們在替這些捐獻者們去看一次人世間的風景。
每一枚捐贈角膜都彌足珍貴,每一個光明渴望都不可辜負。為更大程度幫助角膜病患者,解決臨床中角膜移植缺乏供體角膜的問題,在2008年廈門眼科中心便在福建省內率先成立了“眼庫”——廈門眼科中心眼庫,該眼庫具備完善的眼組織材料采集、檢測、評估等人員和技術設備。在廈門市紅十字會的共同努力下,近幾年來廈門市角膜捐獻工作有了明顯的突破,廈門眼科中心在角膜病的臨床治療以及科學研究方面也爭先走在全國前列,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角膜病患者在這里完成角膜移植,重見光明。
讓光明延續(xù),讓生命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綻放光彩。每一位角膜捐贈志愿者用無私大愛讓光明有了美的見證,他們的善舉值得我們每一個銘記、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