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實現(xiàn)12例遺體6例角膜捐獻
時間:2009-08-29 10:03來源:編輯:admin瀏覽:
【文章導讀】(廈門日報記者:楚燕)【核心提示】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衛(wèi)生部8月25日在上海聯(lián)合召開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會議,宣布啟動建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并在包括廈門在內(nèi)的10個省、市
(廈門日報記者:楚燕)【核心提示】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衛(wèi)生部8月25日在上海聯(lián)合召開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會議,宣布啟動建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并在包括廈門在內(nèi)的10個省、市開展試點工作,由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參與動員和組織器官移植與分配。記者昨天從市紅十字會獲悉,廈門作為“試點”其實早在去年底就定了,目前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開展,但是,要建立完善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還有待時日,在紅十字會參與的非活體、非血緣關系的人體器官捐獻領域,廈門甚至還沒有實現(xiàn)用于器官移植的捐獻。 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李海燕透露,市紅十字會從2005年開始遺體和器官捐獻登記工作,至今已登記遺體捐獻者136例、器官捐獻者93例。目前已實現(xiàn)遺體捐獻12例,全部捐給廈大醫(yī)學院做科研教學之用;實現(xiàn)角膜捐獻6例,全部捐給廈門眼科中心做角膜移植手術。正因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廈門才被國家定為“試點”。 但是,人們熟知的角膜移植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分別屬于組織移植和細胞移植,而非器官移植。因此,嚴格來講,市紅十字會在其參與的非活體、非血緣關系的人體器官捐獻領域,尚未實現(xiàn)真正用于器官移植的捐獻。 李海燕分析,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實現(xiàn)捐獻的人多為老人或重癥患者,他們死亡時,肝腎等臟器功能受損嚴重,不適合移植;二是登記捐獻的人畢竟很有限,健康人因交通事故等死亡的,大多沒登記捐獻,或登記了而親屬沒通知紅十字會。 據(jù)悉,登記捐獻遺體或器官的表格共有4份,紅十字會、接收單位、登記人、執(zhí)行人各留1份。執(zhí)行人要負責在登記人死亡時及時通知紅十字會,一般須由登記捐獻者的親屬擔任。李海燕表示,不少人有登記捐獻的意愿,就因為找不到執(zhí)行人而未能如愿。“可見,要打破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廈門日報 2009-8-27) 另據(jù)《廈門晚報》8月27日報道 目前在廈門,只有中山醫(yī)院心臟中心和廈門眼科中心分別具有心臟移植和眼角膜移植的器官移植準入資格。(廈門晚報記者:劉蓉)